审核:杨国诗 上传:范文文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初,由原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分离的自动化(2006年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年招生)两个专业组建而成。2015年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首届招生,并成功申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于2016年首届招生。其中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安徽省轨道交通第一个本科招生专业。四个专业按照机电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已形成专业群,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适应“新工科”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聚力学科竞赛,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机电学院党政齐心协力的四年建设,逐步形成了发展的特色亮点。主要是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宗旨,坚持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几个方面形成了合力:一是逐步实现了“学科竞赛”向“学科竞赛群”的跨越,主要集智能汽车竞赛、智能制造挑战赛、电子设计大赛、水中机器人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先进成图竞赛等七大核心赛事为群,形成学科竞赛实践创新平台;二是逐步完善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基于“学科竞赛实践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以规范为本,需要为源,形成培养模式特色,以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构建知识体系,以创新训练加强实践体系,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三是逐步建立了学科竞赛创新班(培训班),主要体现在“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以开设学科竞赛创新班的培训为突破口,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探索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四是逐步深化了教学改革,以专业基础课《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为改革试点,实行了“慕课+翻转课堂+项目案例开发”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习过程有效管理的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效果初步显现,质量明显提高
在这一系列举措下,机电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从学生受益来看,受益面广,成绩斐然。学生覆盖率达到50%以上,拿到创新学分占比达到60%,各类学科竞赛共计获奖六十余项。其中较为突出的智能汽车竞赛,在获得多项安徽赛区一、二、三等奖的基础上,2015年有1项、2016年有2项、2017年有1项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智能制造挑战赛,在2015年获华东地区特等奖1项并参加全国总决赛;2016年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特别是在2017年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A类赛事,安徽省本科高校唯一获此殊荣)、一等奖1项,实现全国特等奖零的突破,2018年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二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来看,质量高,融合好。学科竞赛群的培训内容及竞赛题目,都凝练出项目式案例模块,不仅融合到了教学项目案例中,还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验实训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时紧密跟学生“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活动连接在一起达百余项;在实验实训室和竞赛培训基地完成实物制作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作品百余项;竞赛作品设计入选淮南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设计18篇。三从学生就业考研来看,竞争力强,趋势好。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有近百名学生就业于江浙沪和省会合肥等地方的大型企业;有三十名左右在大四上学期就已经被用人单位录用,直接进入研发部,从事产品的研制等工作;有十几名学生考研,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复试环节,进入理想的985和211院校,并得到相应学校研究生导师的认可,究其原因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强。四从学生评价来看,影响力大,效果明显。每年经过实践培养的毕业学生,都感觉收获颇多,有积极的评价。如:“课堂最感兴趣的是听项目案例分析”“相对于理论课程学习,实践更能激发我的兴趣”。可见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逐步达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成果显著。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稳步发展
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机电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目标,以《淮南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机电控制类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平台,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一流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工程,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机电学院的快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