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电学子感动和骄傲——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宣传好人文化

发布者: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10-17浏览次数:11

作者:谢玉莲 摄影:袁彬 审核:黄凯峰 上传:李媛

潘正媛同学再次走进“淮南好人馆”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2024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评选结果揭晓,捐髓救父、反哺之情感人至深的淮南师范学院学生潘正媛同学获评“淮南好人”荣誉称号。她来自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1班,感人的事迹材料目前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官、淮南日报广泛报道,也在学院掀起了一阵讲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气。

二十二次购票、耗时二百六十天、辗转九千九百四十九公里……为了延续父亲的生命,潘正媛一直奔波往返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的救父之路上……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级学生潘正媛一边考研,一边长期往返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她秉承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的态度,在骨髓配型仅为半相合情况下,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用较低的救治率为身患白血病的父亲博得了一线生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在这场生命的接力中,潘正媛同学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用她的“寸草之心”,报答了父母的“三春之晖”。她用捐髓救父的孝心,书写着冬日里最温暖的亲情,成为孝道、博爱、奉献的践行者,感动着淮南师范学院的全体师生。

时间回到去年6月,潘正媛父亲突感身体不适,紧急进入当地医院检查。原来就在几个月之前,他已经出现各种病症,不仅全身多处出现青紫瘀斑,腿部抽筋,而且多次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在当地医院检查过后,医生建议立即前往大城市医院进行更加全面、专业的检查。

母亲紧急打来的电话,让正在准备期末考试以及备考研究生考试的潘正媛返回家中。她意识到父亲的病情远比想象中严重,面对已六神无主的母亲和悲伤不已的姐姐,当机立断,和姐姐带着父亲立马前往家乡附近的南京市。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检查后,其父亲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病情严重,医生要求立即入院治疗。

随着父亲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她们又带着父亲转院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她一边陪伴父亲积极治疗,一边准备考试,不断在学校与医院之间来回奔走。

一边是父亲的病情已经刻不容缓,一边是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在潘正媛及其家人的再三恳求下,主治医生给出了用子女半相合骨髓配型来尝试治疗的方案,但是由于半相合配型的排异概率较大,治愈的概率比较小。

“我比姐姐年轻,恢复能力更强,如果我适合,那我去!”潘正媛决定为父亲捐献骨髓,可是,就在前期身体检查的时候,自己被查出体内长了肿瘤,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切除,防止癌变。

再次降临的厄运,没能浇灭生的希望。手术一切顺利,肿瘤成功切除。经过一段时间休养,潘正媛的身体指标也终于达到了移植标准。2024年1月17日起,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连两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干细胞采集后,潘正媛终于为父亲完成了骨髓捐献。

此次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排异反应,好在潘正媛父亲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病情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5月1日,经过四个多月的恢复治疗,潘正媛的父亲终于达到了出院条件。看着父亲一天天好起来,潘正媛和家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整个家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开始也埋怨过、痛苦过,不甘心、不接受这种事情怎么就落到了自己头上。但回头再看这段最痛苦的人生经历,曾经的无助与彷徨、痛苦和绝望都早已释怀。”今天的潘正媛已经能够平静地回顾这段特殊的经历,她感慨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会接受苦难、面对困难、战胜苦难,守护好家人,一起享受平淡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潘正媛目前正在准备202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2023年我没有考上研究生,但是还想再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一次,无论结果如何,只为了在考研这件事上不留遗憾。”她说。

德不孤,必有邻。在淮南师范学院校园内,有着全国第一所建在高校的市级好人馆——淮南好人馆,淮南籍“中国好人”张宝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韩国青年生命的事迹,就陈列其中。

全国首对同校同日同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春、胡敏君、安徽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陶正薄也都出自该校,学校有多位同学在校期间成功捐献出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

为了弘扬这种孝亲敬老、勇于担当的精神,贯彻我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于10月16日下午组织同学参加“向淮南好人学习”主题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认真阅读潘正媛同学的故事,许多同学主动发表自己的感悟,潘正媛同学是我们的榜样,是新时代的标杆,更是无数中国青年的缩影。“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潘正媛同学的精神感染着每个淮师学子,正如我校的校训一样“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秉持不畏艰难,不言放弃的信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淮南好人潘正媛同学学习”活动现场